2)第四十六章 开播_这不是娱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吉言,我也是忽有所感,我本人不喜欢悲春伤秋。”

  庄周抬起手,阿沅主动伸过脑袋,任他在头上揉了揉:“行了,《搭错车》就要开播,这才是眼前的大事。”

  “我回去了。”

  “晚安。”

  …………

  10月的第一个周末。

  俱乐部的文艺骨干已经形成习惯,每当庄周有新作品公开放映,都会像过节一样跑过来,备好瓜子茶水,说说笑笑一起观赏。

  这次也不例外,小板凳又早早摆好,等着看《搭错车》。

  “小庄,咱们的戏啥时候拍啊?”大妈问。

  “最后才能拍。因为前面是二十多年的故事,得用老场景,咱们是改造后的新社区,时间线得一致。”

  “哦,明白明白。”大妈听懂了。

  一大爷又问:“我听说收视率不好,可就不拍了,还能轮到我们出场么?”

  “你这话就遭人烦,说点吉利的!”

  “就是,小庄哪次失过手?”

  “喝茶喝茶!”

  电视台的节目表,晚上还是百年不变的《新闻联播》和《天气预报》,然后是广告,《搭错车》的预告片最近连番轰炸,只是文案过于羞耻:

  “一场跨越20年的人生纠葛,一次考验人性与亲情的爱恨离合!”

  “被遗弃单纯少女成为天才梦幻作曲家的蜕变历程!”

  “年度伦理情感催泪大戏《搭错车》,即将播出,敬请收看!”

  庄周瀑布汗!

  你这写文案的,是从芒果台请的吧???

  真要惹急了,让你们见识见识啥叫《回家的诱惑》!

  大家习以为常,聊着聊着很快到了播出时间。2021的卫视都在搞全国覆盖,这里更不用说,但依旧干不过资本平台。

  简单讲一讲,敲黑板!

  在2015年以前,国内是“4+x”模式:由4家卫视联合若干地方频道,合伙买剧,同时播放。

 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购片成本,但会造成两个现象:

  1,千台一剧。比如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四大卫视的收视乱战,《新三国》播出时某卫视的8小时连播,极大浪费了播出平台,也影响观看体验。

  2,既然购片成本低了,制片方自然会提价,演员片酬也随之增长。比如一集200万,8家电视台联合购买,分到头上仅20多万。

  那好,制片方提到300万一集,分摊下去也不过30多万,还在电视台的接受范围内。

  所以总局发布了一项规定:从2015年起,最多只能有两家卫视联播一部剧,业内称之为“一剧两星”政策。

  一是为降低电视台发生收视率大战的情况,二是遏制明星片酬增长。

  当时媒体一片鼓吹,片酬要下调啦!全明星剧归来啦!题材要多样化啦!

  结果咧,HE……TUI!

  这政策明显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,思维太落后了!它忽视了两个关键因素:卫视之间的差距、网络平台!

  央视、东方、芒果、浙视等一线台,根本不受影响。人家本来就财大气粗,一剧两星也买得起,反而由于政策,官方帮他们打掉了竞争对手。

  即二、三线的卫视。

  像黔省、桂省、滇省这些台,以前联合购片,还能分到一块肉,现在成本高了,彻底苦逼。

  但也衍生出一批小成本剧,专供二三线卫视,比如抗日神剧。为什么抗日神剧在近些年突然兴起啊?这就是重要原因。

  其次,便是网络平台。

  网络平台弥补了“一剧两星”的渠道缺口。

  最开始的时候,比如卫视开价100万,视频网站开价80万,虽然少点,但也是一个渠道,制片方当然卖了。

  后来呢,视频网站靠着背后资本的支撑,开始不断提价,当电视台开价200万,他们开价500万时,话语权自然转移。

  视频网站开始按照他们的方式制定规则:你制片方,必须给我用这个演员,必须给我拍这个题材,这样脑残粉,啊不是,这样年轻人才爱看……

  明星片酬不仅没降低,反而在平台的操纵下一路飚高。

  于是乎,现在的格局形成了。

  (还有……)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