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章 一轮明月,两处相思_我的分身是皇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柳青看过昭宁的诗词作品集《琅嬛集》,感觉大多数都是悲春伤秋之作,一味的往凄婉的路子上走,抒情有余,格局不足,入不得作者之林。

  那水平就属于可以混诗词论坛的那种,不算优秀,也不能说多差,也就是能把意思说清楚的地步。

  她寄过来的这一首《如此良夜》,仿的是诗经上的风格,一咏三叹,表达的就是那么好的晚上自己却只能一个人孤独度过的幽怨。

  这姑娘打小里喜欢诗词,想找一个才子嫁了,可是才子们又看不上她这个公主,弄得二十岁了都还没有嫁出去,按这个世界的水平都成老姑娘了,心里当然是有一些幽怨的。

  和所有的文青一样,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厉害,自己也是一个很有品味的人,却没人懂得欣赏。

  那幽怨之意抒发出来,就成了这一首诗。

  寄给柳青,就是希望柳青能够回赠,这样才能平掉她“我有嘉曲,无人唱和”的幽怨。

  柳青如果不回赠一首,恐怕她会认为柳青看不出她写的意思来,会怀疑柳青的水平。

  “这个女人宣战了,我必须要应战啊!”

  柳青一边准备笔墨纸砚,一边想着:

  “苏大胡子,对不起了,现在只能借你的荣光来照耀我的形象。”

  提起笔来,在一张白纸上面刷刷的就填上了一阕词。

  苏轼的《水调歌头.明月几时有》。

  这是一阕被穿越众们抄滥了的词。

  没有别的原因,就是因为写的太好了。

  用这一阕词来回赠昭宁,这属于超规格的对待,如果这样都还不满,那只能说明这个女人的欣赏水平太差了。

  抄好之后,柳青就找来一个信封装好,让人送到鲁国府世子那里。

  他可没有渠道直接送昭宁手上,只能通过梅瑜转送过去。

  晚上,这封信就已经送到了昭宁的手上。

  还没有到十五,可是晚上的月亮已经比较亮了。

  昭宁满怀期待的打开了那一封信,然后就看到了柳青回赠的那阕《水调歌头》。

  不过词牌之下的题注不是原作的“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”,变成了“赠昭宁公主”。

  还没有看写的内容,昭宁已经满心欢喜了:

  “柳郎知道我的意思,所以特别的为我填了一阕词,他还是在乎我的。”

  写得好不好不是那么重要,有那一份心思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——哪怕写的只是顺口溜呢!

  ——不过话说回来,柳青真的要编一首顺口溜过来回赠她,她还是会很生气的。

  “柳郎写给梅瑜的诗就已经那么好了,写给我这个未婚妻的,应该会更好吧?”

  昭宁带着这样的想法,轻声的读了出来:

  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”

  只读了前面四句,心里就很开心了:

  “看来这不是拿他以前写的诗词来搪塞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e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